一、發(fā)生趨勢
預(yù)計我縣今年油菜菌核病4級發(fā)生(偏重),病菌侵染高峰期在3月上中旬。如果防治不好,就會形成大量白桿,造成嚴(yán)重減產(chǎn)。
二、主要依據(jù)
1、菌源情況:根據(jù)縣植保站在半壁山、陶港等地長期定點調(diào)查,稻-油輪作田每平米子囊盤累計0-4個,平均1.6個/平方米;旱地油菜田每平方米子囊盤2-16個,平均3.7個/平方米;老病田每平方米子囊盤累計7-10.5個/平方米,平均8.5個/平方米。根據(jù)三類油菜田占比,子囊盤數(shù)量平均2.9個/平方米,田間菌源量較往年大。
2021-2024年子囊盤發(fā)生情況
年份 | 2021 | 2022 | 2023 | 2024 |
子囊盤始見日期 | 1月23日 | 1月28日 | 1月18日 | 1月15日 |
平均數(shù)量(個/㎡) | 2.1 | 2.3 | 2.6 | 2.9 |
2、苗情:當(dāng)前,我縣大部分油菜正處于蕾苔期,油菜生育期比2023年偏遲5天,2月19日在半壁山、陶港等地油菜田見零星病葉,見病時間比去年偏遲。
3、天氣情況:2月上旬我縣出現(xiàn)6天低溫雨雪天氣,2月下旬又遇低溫雨雪冰凍天氣(10天),氣溫變化劇烈,雨水偏多,油菜遭遇凍害,抗病能力下降。受低溫雨雪天氣影響,油菜開花期相應(yīng)延遲。
4、品種因素:我縣主栽油菜品種抗病性較弱,菌核病菌容易侵染。
三、防治技術(shù)
雨雪天氣過后,開展油菜“一促四防”,及時采取措施,恢復(fù)油菜生長,提高抗病能力,防治菌核病。
1、農(nóng)業(yè)防治:及時清溝排漬,降低地下水位;適時摘除油菜基部的病葉、黃葉,改善株間通風(fēng)透光條件,減少主莖部受病菌再侵染機率;在藥劑防治時,加入15%液體硼肥30-50克+0.2%磷酸二氫鉀100克+碧護2克,以促進油菜健苗、壯苗,防治油菜“花而不實”,提高植株抗病抗逆力。
2、藥劑防治:施藥時間在3月上中旬,第一次防治于始花期進行,盛花期再防治一次。每畝可選用20%氟唑菌酰羥胺50毫升、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20-30克或43%腐霉利懸浮劑50-70克或45%異菌脲懸浮劑80-120克兌水30公斤,均勻噴霧,無人機噴霧每畝1.5公斤水量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(dāng)前頁面